DJI Goggles目前已经发布一个月有余,开箱什么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写了,着重说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外观上,Goggles采用了和精灵4系列一致的白色钢琴烤漆,也有着和大疆产品刚开箱时一致的香味。随眼镜一起附送的产品包括擦镜布、说明书和数据线等。值得一提的是眼镜端的HDMI接口采用了市面上比较难找的Micro Type-D型,大疆也很贴心地附送了相应的HDMI连接线。眼镜主体还附带TF卡槽,能够让航拍视频缓存在存储卡中,也支持对眼镜中的画面进行截图并储存。但不支持播放保存在存储卡中的视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用Goggles看电影,只能连接电脑之类的HDMI输出设备,在有线环境下观看。
对于Goggles的操作,主要通过右侧的触摸板和眼镜下部的实体按钮完成。触摸板支持双指操控,两个实体按钮分别作了凸出和凹进的手感处理,方便在佩戴时进行盲操作。也是可以给好评的设计。瞳距滚轮支持在58-70mm之间调节瞳距,使用合理的瞳距设定有助于减少佩戴Goggles的眩晕感。Goggles被设计为可以戴着近视镜的同时佩戴Goggles,因此也没有针对屈光度设计调节旋钮。Goggles镜片周围的硅胶套专门为佩戴者的眼镜开出了凹槽,确保不会在侧面对眼镜腿进行压迫,来达到戴眼镜也能舒适佩戴的体验。
DJI Goggles并不是一款VR眼镜,而是一款FPV眼镜。它能做到的效果是:将一块2K分辨率的屏幕,近距离且封闭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类似于在小型电影院里坐了前排的视觉体验。作为FPV眼镜,它有着碾压市面上同类产品的屏幕分辨率,也有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高清数字图传。
同时,跟VR眼镜最大的差别是,Goggles无法实现立体视觉,而是将画面以2D形式在屏幕上播放,并通过透镜将屏幕放大展现在我们眼前。得益于优秀的屏幕参数和设计,就算经过透镜的放大,也看不到任何屏幕的颗粒或条纹,这也就避免了所谓的“纱窗效应”——曾是各种VR类设备难以解决的痛点。但是屏幕外的黑边清晰可见,这是由于相比VR眼镜能够提供的类似人眼100°~120°的视角,Goggles为我们提供的是85°的视角。因此,大疆宣传的“沉浸式”体验,并不是仅仅通过屏幕显示效果就能达到的。
大疆把电池模块放在了头带中,因此充电口并不在眼镜主体而是在头带上,带给了我们接近六小时的续航。360°全向图传天线则埋在了头带的前方。硕大的头带看上去比眼镜部分重很多,然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只有5g的重量差距:头带500g,眼镜495g。将近1kg的重量对于一款飞行眼镜有些略重,眼镜主体部分也会带来一些前倾感。建议大家在佩戴时让头带尾部略微朝下倾斜,让重心平衡一些,能够改善一定的佩戴体验。
大概就是这么个角度,请自动忽略好奇的星星老师
关于Goggles对DJI各款无人机的功能支持情况,DJI已经列出了详细的表格方便我们比较。
目前Goggles在除了Mavic之外的所有DJI无人机中,都只能通过有线形式连接。Mavic可以无线连接的原因是它与Goggles采用了同种的图传技术,也就是大疆的OcuSync,而其他在售型号采用的图传技术均为Lightbridge或Lightbridge 2。DJI表示Mavic外的其他机型后续将支持部分新的功能(精灵4P的体感控制功能目前需等待固件更新)。掐指一算,能够支持的大概是各种智能飞行模式,体感控制功能也有可能普及至其他型号,但无线连接实现的希望并不大。
Mavic的好搭档
为了解锁Goggles功能的完全形态,我们赶赴华师大闵行校区,找到了美丽的Nina同学以及她的Mavic,来对Goggles进行进一步的体验和评测。
在携带设备时,DJI Goggles的体积带来了一些麻烦。虽然被设计成了可拆卸,宣传为“装进包里随身携带”,但是它却要用一整个双肩包来装着它走,占用接近一架精灵无人机的空间,比它的搭档Mavic难带不少。为了镜片的安全,包里也无法再放任何其他相关的东西。原厂包装附带的纸箱显然也无法满足日常户外携带的要求。期待大疆有机会能够推出Goggles的专用背包,来解决携带方面的难点。
女神与Goggles
这是一个与女神共度的愉快下午,Mavic与Goggles也相处的不错。连接眼镜后,如果想对曝光等参数进行调整,可以通过眼镜触控板操作,也可以通过Mavic遥控器的五维按钮调整。五维按钮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设计,在实际体验中,使用五维按钮的速度比使用触控板快不少。
在完全熟悉FPV飞行以前,比较理想操作方式是“一人飞,一人看”。如果开启体感控云台功能,就有点Inspire系列无人机双控的味道在里面了。体感控云台开启后,能够让Mavic云台实现水平方向左右各30°的偏转,这是靠遥控器无法实现的。加上其他方向更大的旋转角度,的确能够为观看者带来非常良好的感受。起飞时高速地一飞冲天让Nina看得非常兴奋,在天上能也有一些翱翔的感觉,而在进行狭小空间的穿越机飞行时体验更是十分刺激(嗯,这简直是讨女孩子欢心的全新法宝)。我们认为,体感控制是DJI Goggles实现沉浸式体验的关键。
据说远征老师的体重正好是Nina的两倍
体感控云台并不能对航拍视频有很大的辅助,手指的操控要比用脖子有效且精确得多。如果强行要用体感控云台摇一个刷锅航线出来,Goggles的重量会分分钟教我们做人。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体感控飞行功能,无论是控云台还是控飞机,体感操作都会有一定的延迟。这种延迟是叠加的——体感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并让电机作出响应需要时间,图传信号传输至眼镜也有最低110ms的延迟。因此我们实际感受到的,是这两种延迟加在一起产生的效果,但在实际体验中仍然可以接受。
体感控飞行能够控制无人机的机头朝向,也能够控制云台的垂直朝向,无人机的其他航向则仍需要遥控器打杆来实现。在Mavic的固定翼模式下,体感控飞行会更加有趣,因此,体感控飞行的理想操作模式便是单人佩戴眼镜并操控无人机,此时要务必注意飞行安全,建议飞手先找空旷场地练习一段时间的FPV飞行,旁边也一定要有人观察无人机方位,在即将出现危险时及时提醒飞手。
在体感控制与遥控器摇杆指向相反的方向时,Mavic会忽略掉Goggles的体感指令,以遥控器打杆方向为准。但如果体感控制与遥控器打杆是同向的,在眼镜画面中似乎会给人带来加速旋转的体验,远征老师被晃了个一脸懵逼。
DJI Goggles的无线图传性能十分优秀,在一下午的飞行中,眼镜画面在一公里的距离没有出现卡顿和马赛克,画面保持在1080p 30fps。为了安全起见避免超视距飞行,我们没有尝试更远的距离。眼镜在图传质量不佳时会自动切换至720p画质。
总而言之,目前阶段中,Mavic是Goggles最好的搭档,两款产品的结合会让彼此过得更加美好,也祝愿各位拥有Goggles的飞友能够灵活运用,找到自己的幸福(滑稽脸)。
在与Nina和她的Mavic分别后,我们还想看看DJI Goggles能否为我们在工作领域带来优势。于是,我们在一次拍摄项目中带上了Goggles,来看看它在专业场景下的表现。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Inspire 2进行拍摄。
在专业拍摄领域中的表现
根据Goggles的说明书,它应该使用Micro USB线与Inspire 2连接。但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发现,使用HDMI线也是可以成功让Goggles获得图传画面的,这允许我们在云台手的监看设备有画面的前提下,可以让第三个人(观察员、导演等)戴上Goggles,带来十分有代入感的观看体验,能够专注于画面的引导与把控,也能够监看画面对焦是否清晰准确。但使用HDMI线意味着失去体感对焦功能,这也是Goggles在Inspire系列中除了获得画面外唯一的功能。此外,使用HDMI线连接将无法获得Inspire 2的电量信息。
或者,我们也可以让云台手戴上Goggles,Goggles的隔光性能非常优秀,在正午时刻也几乎没有任何漏光。这解决了云台手在强烈阳光下看不清图传画面的问题,效果比遮光罩或者单纯加强屏幕亮度都好上不少。这是我们平时外出拍摄的痛点,看不清画面会直接影响云台手的拍摄发挥。我们的云台手蛤老师戴上Goggles的样子还是比较有范儿的。
不过,这顶帽子也给了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
受限于Goggles对Inspire系列无人机有限的功能支持,它对我们的航拍工作只能起到单一的作用。以Inspire 2这架几乎解决此前航拍所有痒点和痛点的无人机为基础,Goggles又为我们解决了强烈阳光带来的问题,总体上看依然对我们起到了积极的帮助。
总结
DJI Goggles在发布时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FPV曾是专业航模领域中的名词,需要DIY知识和过硬的飞行技能来实现。而如今大疆把它带入了消费级无人机的领域,也让FPV开始在广大无人机爱好者中普及。它将近距离体验上帝视角的门槛放得很低,加入的功能同时具备趣味性和实用性。体感控制以及沉浸式体验是Goggles吸引人的硬通货,实际体验也确实符合我们的期待。
为了实现长续航、高清无线图传和优秀的显示效果,大疆的工程师们不得不在体积和重量上作出一定的妥协,这也必然地成为了DJI Goggles的缺点。实际上,它比两副HTC Vive眼镜加起来还要重。期待着大疆能在未来或下一代产品中,针对这一点带来改善。我们一向相信大疆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且一如既往地是一群大疆的真爱粉。就让我们用一张表情包来收尾吧——
大疆大法好!
DJI飞行眼镜(DJI Goggles)采用双1920×1080高分辨率显示屏,结合OcuSync高清图传技术,可使佩戴者享受酣畅淋漓的FPV第一视角飞行体验。专为头戴式设备优化的触控板和体感控制,带来了心意合一的操控体验。与DJI飞行器全景功能的无缝结合,呈现仿佛置身空中俯瞰广袤世界的VR全景观感[。丰富的多媒体播放功能让视听更加震撼。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DJI),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本网所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为用户传递更多信息,每篇文章均明确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本网有部分文字、图片等侵害了您的权益,在此深表歉意,请您立即联系我们指出问题,我们会尽快核实并解决,谢谢您的配合。
近日,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DJI宣布在美国更新其地理围栏系统,引发了诸多猜测。然而,该公司明确表示,此次更新与美国政府可能对DJI产品实施禁令的讨论无关。相反,DJI强调,此次更新旨在为无人机操作员提供更好的控制权,并通过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官方信息保持一致,提供更可靠的空域数据。
在无人机运营领域,大疆(DJI)——全球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做出了重大调整。自2025年1月13日起,大疆在美国正式取消了其专有的地理围栏(Geofencing)系统,转而采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官方数据。这一更新改变了无人机操作员在受控空域的飞行方式,将飞行安全和潜在违规的责任完全交给了用户。
大疆继续推出创新的无人机,最新发布的Flip是一款轻量级且对人群安全的机型,其螺旋桨采用全新的向下折叠设计,以适应大型包裹式螺旋桨。这款新机型凭借大尺寸传感器、4K 100p视频、安全功能、三轴云台和亲民的价格,应该能同时吸引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用户。
大疆专注于为那些原本考虑DJI Neo的初学者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从参数上看,这款三轴云台稳定的相机单元与DJI Mini 4 Pro(目前大疆顶级的250克以下无人机)中的相机非常相似。
DJI Flip的发布标志着大疆在Vlog航拍领域的又一次创新突破。其轻巧便携的设计、智能化的操控方式以及卓越的影像性能,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便携性和易用性的需求,还为日常拍摄和创意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旅行记录、户外探险,还是人像拍摄,DJI Flip都能成为用户的得力助手,让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精彩。
大疆创新今日正式发布Matrice 4系列行业无人机,包含Matrice 4T和Matrice 4E两款机型。作为新一代小型智能多光旗舰,Matrice 4系列以其轻巧便携、智能高效的特点,为行业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作业体验,开启智能化空中作业新篇章。大疆创新今日正式发布Matrice 4系列行业无人机,包含Matrice 4T和Matrice 4E两款机型。作为新一代小型智能多光旗舰,Matrice 4系列以其轻巧便携、智能高效的特点,为行业用户带来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作业体验,开启智能化空中作业新篇章。
在一项出人意料的进展中,全球最大的私营无人机制造商大疆(DJI)对美国国防部(DoD)提起了诉讼。这一法律行动旨在挑战五角大楼将大疆列为“中国军方企业”的决定,这一标签已对该公司的财务和声誉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诉讼的细节、中美关系的更广泛背景,以及对科技行业的潜在影响。
2024年12月11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迎来了一场由大疆农业主办的媒体交流会,主题为“跃迁十二年,低空经济时代的农业创新”。此次活动吸引了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及全国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共同探讨农业无人机在低空经济时代为行业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在秭归的山地环境中,大疆农业最新旗舰无人机T100首次亮相,展示了其智能化与多功能性,刷新了外界对中国农业无人机的认知。
大疆今日宣布推出其最新产品——DJI Mic Mini,一款超轻无线麦克风。这款麦克风仅重10克[1],不仅便于携带,还能提供稳定的高质量音频传输和更长的电池续航。此外,它可以直接与DJI OsmoAudio™系列产品连接,确保音质清晰自然,让用户轻松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
DJI 大疆农业正式发布 T100、T70 系列三款农业无人飞机。旗舰级 T100 农业无人飞机,是大疆农业史上效率最高,额定起飞重量最大,安全系统最先进的农业无人机,全面提升效率,满足更多场景需求。全新 T70 系列农业无人机,集性价比和多场景、稳定性于一体,降低入门门槛。本次新品发布,旨在满足全量用户类型、全作业场景的使用需求。
大疆/2025-01-20
大疆/2025-01-20
大疆/2025-01-15
大疆/2025-01-15
大疆/2025-01-14
大疆创新/2025-01-10
大疆创新/2024-12-30
大疆农业/2024-12-11
大疆创新/2024-11-26
大疆农业/2024-11-25